傳統上,環狀 DNA 被認為僅存在于原核生物以及部分病毒當中,在真核生物當中,僅有半自主細胞器線粒體和葉綠體當中具有環狀 DNA。1964年,伊利諾伊大學的 Yasuo Hotta 和 Alix Bassel 卻在小麥的胚和公豬精液當中發現了環狀 DNA,證明了這種看似結構怪異的 DNA 在高等植物和哺乳動物中亦存在。從 1960 年代至今的半個多世紀里,研究者已經在幾乎所有的物種當中發現環狀 DNA 的蹤跡。因為這些環狀 DNA 存在于染色體之外,因此也得名“染色體外環狀 DNA”( 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簡稱 eccDNA) 。近年來,得益于分離純化以
2022年5月10日,浙江大學的研究者們在Molecular Cancer雜志上發表了文章“N6-methyladenosine-modifed TRAF1 promotes sunitinib resistance by regulating apoptosis and angiogenesis in a METTL14-dependent manner in renal cell carcinoma”。本文發現在RCC中,TRAF1的過表達通過一種METTL14依賴性方式,調節凋亡和血管生成途徑,從而促進舒尼替尼耐藥性,而靶向TRAF1可能是舒尼替尼治療患者的一種新型藥物干預方式。
2022年可謂不平凡的一年,全國深受疫情影響。雖然目前疫情防控工作還未完全結束,但是我們知道曙光馬上就要來臨。在疫情防疫期間,希望廣大科研工作者繼續砥礪前行。云序生物為鼓勵與云序生物合作過的科研人員獲得的科研成果順利發文,繼續推出 一年一度的測序免費送&SCI發文獎勵!
2’-O-CH3 修飾,即 2’-O-甲基化修飾,是一種常見于 tRNA、rRNA 和 snRNA 的 RNA 修飾類型。由于這種甲基化修飾(記作“m”)可以發生于 A/U/G/C (記作“N”)中的任何一種核苷酸殘基的核糖 2’-OH 上,即可能為 Am/Um/Gm/Cm 中的任意一種,故又被稱為“Nm 修飾”。Nm 修飾可增強核苷酸的疏水性,從而影響 RNA 分子的結構和穩定性,進而調節多種生物學過程。近年來,得益于高通量測序技術的普及,mRNA 上的 Nm 修飾現象也得到了逐步揭示。研究發現,mRNA 上的 Nm 修飾常出現于 5’ 帽子結構下游的第 1、2 位核苷酸殘基上,在 mRNA
m6A修飾是一種可逆的RNA修飾類型,也是目前RNA中研究最清楚的一種修飾方式。有關RNA m6A修飾最早的研究報道在1974年,隨后在各物種中被發現,m6A修飾幾乎在所有RNA代謝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目前針對m6A RNA甲基化的研究仍然如火如荼。近幾月,有關m6A RNA甲基化修飾的高分文章依舊層出不窮,多篇文章報道了m6A在各個研究方向的機制。那么有哪些具體的進展?有哪些新的方法思路?小編匯集了1月至今這四個月的多篇m6A RNA修飾高分文章,帶大家把握這一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